从皮肤的组织结构论述对白癜风的认识
在我国古代医书中称白癜风为“白癜”、“白驳”、“白驳风”。“白癜”一词见于公元601年隋·巢元方所著《诸病源候论》,该书卷三十一描述白癜风为“面及颈项、身体皮肉色变白,与皮肉不同,亦不痛痒,谓之白癜”。
皮肤位于人体表面,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,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。从重量与面积的角度看,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,其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%;皮肤的面积,在成年人约为1.5~2平方米,新生儿约为0.21平方米。
人体的皮肤由表皮、真皮、皮下组织与附属器组成,其中表皮由深层到皮表分别为基底层、棘细胞层、颗粒层、透明层与角质层5层。表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与非角质形成细胞两种构成。前者的特点为可产生角蛋白,胞质内含有张力原纤维,有桥粒。而后者不产生角蛋白,胞质内无张力原纤维,胞质突出呈树突状,无桥粒。非角质形成细胞包括已知的Langerhans细胞、黑素细胞和Merkel细胞等。其中黑素细胞与白癜风关系最为密切。黑素细胞具有合成和分泌黑素的功能。黑素就是通过黑素细胞的树枝状突输送到角质形成细胞内。角质形成细胞内含有多少不等的黑素,其含量的多少与皮肤的颜色一致。黑素是由黑素细胞所产生。黑素细胞内的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多巴,再经一系列的生化过程而合成黑素。白癜风是由于多种原因所导致的黑素细胞缺失性病变。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限性或泛发性白色斑片,边界清楚,无自觉症状。本病为临床的常见病,自古已为人们所知悉。
在我国古代医书中称白癜风为“白癜”、“白驳”、“白驳风”。“白癜”一词见于公元601年隋·巢元方所著《诸病源候论》,该书卷三十一描述白癜风为“面及颈项、身体皮肉色变白,与皮肉不同,亦不痛痒,谓之白癜”。宋朝《圣济总录》也云:“……轻者仅有自点,重者数月内,举体斑白……毛发亦变,终年不瘥。”又因其发病居无定处,具有风邪善行而数变的特征,风行到哪个部位,哪个部位即发白,中西医同名,故取其通用名白癜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