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心脑血管病 > 心衰竭 > >

中医认为宗气下陷是慢性心衰的主要病机

中医名医 一对一亲诊

  中医认为,宗气的主要生理功能一是贯心脉行气血,二是走息道而行呼吸。宗气虚,主要表现为心肺功能的下降,宗气下陷是宗气虚的进一步发展。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有疲劳、乏力、呼吸困难、急性肺水肿表现及神经症状等。其临床表现从初期的活动后呼吸困难到后期的端坐呼吸、不能平卧,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宗气虚、宗气下陷的病机,升补宗气是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治则。

 

  近年来,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逐渐增高。据报道,慢性心力衰竭影响了3%—5%的65岁以上的人群。慢性心衰发生率和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,每增加10岁就增加约1倍。发生以后平均生存期男性仅为1.7年,女性为3.2年;5年生存率男性为25%,女性为38%。

 

  中医认为本病以本虚标实为病机特点,气虚阳虚为本,血瘀水阻为标,治疗有从益气活血论治,有从温阳利水立法,取得了很大的进展。根据该病的病变特点,结合中医学理论,以升补宗气法治疗本病,取得了较好疗效。

 

  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,又名大气。《灵枢·邪客》指出:“宗气积于胸中,出于喉咙,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。”说明宗气的主要生理功能,一是贯心脉行气血,二是走息道而行呼吸。近人张锡纯认为,宗气“不但为全身诸气之纲领,并可为全身血脉之纲领。”由于宗气对呼吸和血行均有推动作用,因而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均与宗气盛衰有关,凡呼吸、语言、声音、肢体运动、官骸动作、筋骨强弱及心神脑思等,都赖于宗气的充盛。

 

  宗气虚,主要表现为心肺功能的下降。气虚鼓动无力则心率缓慢或结、代;气血斡旋无力则劳动耐力减低,劳则气短、心悸、乏力;气虚帅血无力,血脉无以灌注营养头目耳窍肢体诸脏,则肢体懈惰、好卧,耳目失聪、健忘等。近代名医张锡纯曾说:“……此气一虚,呼吸即觉不利,而且肢体酸懒,精神昏匮,脑力心思,为之顿减……”。

 

  宗气下陷是宗气虚的进一步发展,患者表现出呼吸困难,气短不足以息,甚或喘息感、胸闷憋气、心悸怔忡,或出现心律不齐等。宗气为诸气之纲领,“走息道而行呼吸”,宗气一陷,则诸气失之统摄,不能司呼吸,肺气不升故喘息、呼吸困难;宗气贯心脉而行气血,宗气既陷,清阳不升,胸阳不能温通血脉则胸中窒息感甚或胸痛;宗气下陷,无力鼓动则心悸,脉细弱而迟或小数,或促而结、代;宗气无以灌注营养头目耳窍肢体诸脏,则出现疲劳乏力及精神神经症状。

 

  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有疲劳、乏力、呼吸困难,急性肺水肿、咳嗽及神经症状等。疲劳乏力在早期表现为休息后可迅速消失。而呼吸困难则表现为缓进性劳力性呼吸困难,这种呼吸困难同时有呼吸费力和短促,外观可见胸部呼吸肌动作过度、频率加快及鼻翼扇动等表现。开始仅在剧烈体力劳动或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,休息后消失;以后随病情加重,心脏功能进一步减退,呼吸困难逐渐加重,在轻体力劳动或活动时即出现气急;到最后,即使在休息状态下病人亦有呼吸困难。

 

 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。患者在夜间熟睡1—2 h后因胸闷、气急而突然憋醒,轻者立即坐起,呼吸困难可在十几分钟内逐渐缓解;严重者坐起或站立后仍有明显气急,或重新入睡后再次发作,并有频繁咳嗽喘鸣,咳出泡沫样痰。

 

  急性肺水肿是急性左心衰竭最严重的表现,多见于有劳力性呼吸困难或经常发作夜间呼吸困难的患者。发作时患者高度气急,端坐呼吸,极度烦躁不安,面色灰白,口唇紫绀,冷汗淋漓,脉搏强而速,阵阵咳嗽,咳出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,严重者可因严重缺氧和心排血量锐减,导致血压下降,意识模糊,皮肤苍白,脉搏细微或出现严重心律失常,发生心源性休克而死亡。

 

  患者脑缺氧严重者,除呼吸节律改变外,可伴有嗜睡或烦躁、神志错乱等精神症状(心源性精神病),严重病例可发生昏迷。

 

  从以上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来看,早期患者乏力、气短、心悸,动则加剧,中医辨证属上焦心肺之气虚即宗气虚。在宗气虚的基础上,还可出现瘀血、痰浊、阳虚等兼证。

 

  随着心衰的加重,心功能进一步减退。当患者心功能分级 Ⅳ级时,即使在休息状态仍有呼吸困难,或者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,甚至出现急性肺水肿,辨证应该属于中医的“宗气下陷”。

 

  近代名医张锡纯在其著作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中“治大气下陷方”下所列举的病例中,有半数属于慢性心衰的临床表现。并将大气下陷之短气、呼吸困难与寒饮结胸与气逆作喘进行了鉴别,认为大气下陷其迫促之形有似乎喘,但实为大气下陷过甚,呼吸之机关将停,病人努力呼吸以自救的表现。

 

  对于慢性心衰的辨证,在早期心功能分级Ⅱ、Ⅲ级时,辨证为心肺气虚多无疑义。但在心功能分级Ⅳ级时辨证需与“肾不纳气”相鉴别。该期患者咳喘日久,呼多吸少,气不得续,动则喘息益甚、自汗神疲、声音低怯等,似属“肾不纳气”的辨证表现,但肾不纳气的辨证,患者应同时出现腰膝酸软、耳鸣耳聋等。而在慢性心力衰竭中以上症状未必出现,所以本期辨证为“宗气下陷”更为准确。

 

  在患者出现“急性肺水肿”时,以往笼统的将其辨证为“心阳暴脱”。我们认为,在“急性肺水肿”晚期出现“心源性休克”时,宗气欲绝,“心阳暴脱”的辨证是正确的。而在“急性肺水肿”的早期,患者主要以极度的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,而冷汗淋漓、四肢厥冷等表现不突出,此时仍应辨证为“宗气下陷”。

 

  综上所述,宗气虚—宗气下陷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重要病机,升补宗气是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治则。

 

足不出户问病情

提前预约

无需等待

85%患者关注问题
85% patients concerned about the problem

  • 临床经验:30余年
    擅长:: 颈腰椎病、肩周炎、网球肘、梨状肌综合症。、...[详细]

    • 目前咨询
      965
    • 目前预约
      1320
    • 关注+
      1502
    -->
  • 专注中医理疗 秉承医者使命
    Focus on epileps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medical miss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