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中医男科 > 遗精 > >

中医论治遗精

中医名医 一对一亲诊

  【证候特征】

 

  遗精,每周2次以上,可以在睡梦中遗泄,亦可以在清醒时流出,并有头昏、耳鸣、健忘、心悸、失眠、腰酸、腿软、精神萎靡等症状。

 

  若以劳心过度为困者,多兼见头昏目花、心悸、健忘、精神不振、倦怠乏力、舌红、脉细数等;若以恣情纵欲为困者,多兼见头昏目眩、腰酸耳鸣、神疲乏力、舌红少津、脉弦细带数等;若以禀赋不足为困者,多兼见面色恍白、精神萎靡、舌质淡、脉沉弱等;若以饮食不节为困者,多兼见口苦或渴、小便热赤、苔黄腻、脉濡数等。

 

  【病因病机】

 

  1、肾虚不藏

 

  (1)恣情纵欲:青年早婚,房室过度,或少年无知,频犯手淫,导致肾精亏耗。肾阴虚者,多因阴虚火旺,相火偏盛,扰动精室,使封藏失职;肾气虚者,多因肾气不能固摄,精关失约而出现自遗。

 

  (2)禀赋不足:先天不足,真赋素亏,下元虚惫,精关不固,易于滑泄。《景岳全书·遗精》说:“有素禀不足,而精易滑者,此先天元气单薄也。”

 

  2、君相火旺

 

  (1)劳心过度:劳神太过,心阴暗耗,心阳独亢,心火不能下交于肾,肾水不能上济于心,心肾不交,水亏火旺,扰动精室而遗。《证治要诀·遗精》说:“有用心过度,心不摄肾,以致失精者。”

 

  (2)妄想不遂:心有空想,所欲不遂,心神不宁,君火偏亢,相火妄动,亦能促使精液自遗。正如《金医翼·梦遗滑精》所说:“动于心者,神摇于上,则精遗于下也。”

 

  3、湿热痰火下注

 

  饮食不节,醇酒厚味,损伤脾胃,酿湿生热,或蕴痰化火,湿热痰火,流注于下,扰动精室,亦可发生精液自遗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遗泄源流》说:“有因饮酒厚味过,痰火为殃者,……有因脾胃湿热,气不化清,而分注膀胱者,亦混浊稠厚,阴火一动,精随而出。”《明医杂著·梦遗滑精》说:“梦遗滑精,……饮酒厚味,痰火湿热之人多有之。”

 

  综上所述,遗精的发病机理,主要责之于心、肝、肾三脏。《素问·六节藏象论》说:“肾者主蛰,封藏之本,精之处也。”本病除肾脏自虚,精关不固外,心肝之火内动,也能影响肾的封藏。正如《类症治裁·遗泄》说:“凡肝脏之精悉输于肾,而恒动于火,火动则肾之封藏不固,心为君火,肝肾为根火,君火一动,相火随之,而梦泄焉。”《临证指南医案·遗精》亦指出:“精之藏制虽在肾,而精之主宰则在心。”就临床所见,本证多由于房室不节,先天不足,用心过度,思欲不遂,饮食不节等原因,影响肾之封藏而致。

 

  【诊断】

 

  1、已婚男子不因性生活而排泄精液,多在睡眠中发生,每周超过1次以上;或未婚男子频繁发生精液遗泄,每周超过2次以上者,伴有耳鸣、头昏、神倦乏力、腰酸膝软等症,持续1个月以上,即可诊断为本病证。

 

  2、直肠指诊、前列腺B超及精液常规等检查,可协助病因诊断。

 

  【鉴别诊断】

 

  1、溢精成年未婚男子,或婚后夫妻分居者,1个月遗精1~2次,次日并无不适感觉或其他症状,属于生理现象,并非病态。《景岳全书·遗精》说:“有壮年气盛,久节房欲而遗者,此满而溢者也”;又说:“若满而溢者,则去者自去,生者自生,势出自然,无足为意也”。

 

  2、早泄遗精是没有进行性交而精液流出,而早泄是在性交之始,精液泄出而不能进行正常的性生活。

 

  【辨证要点】

 

  1、审察脏腑一般说来,用心过度,或杂念妄想,君相火旺,引起遗精的多为心病;精关不固,无梦滑泄的多为肾病。前人有“有梦为心病,无梦为肾病”之说。其实单凭有梦无梦,并不足为辨证的依据,还必须结合患者的健康状况,发病的新久,以及脉证的表现等,才能正确辨证。

 

  2、分清虚实初起以实证为多日久则以虚证为多。实证以君相火旺及湿热痰火下注,扰动精室者为主;虚证则属肾虚不固,封藏失职,若虚而有热象者,多为阴虚火旺。

 

  3、辨别阴阳遗精属于肾虚不藏者,又当辨别偏于阴虚还是偏于阳虚。偏于阴虚者,多见头昏目眩、腰酸耳鸣、舌质红、脉细数;偏于阳虚者,多见面白少华、畏寒肢冷、舌质淡、脉沉细。

 

  【治疗原则】

 

  首先应分清虚实。实证以清泄为主;虚证属肾虚不固、封藏失职,予补肾固精。虚证尚需根据偏于阴虚或偏于阳虚的不同,分别采用滋养肾阴及温补肾阳的治法。至于虚而有热者,又当予以养阴清火。前人有“有梦治心,无梦治肾”之说,需结合辨证而定,不可机械划分。

 

  【辨证施治】

 

  1、君相火动,心肾不交

 

  症状:少寐多梦,梦则遗精,伴有心中烦热,头晕目眩,精神不振,倦怠乏力,心悸不宁,善恐健忘,口干,小便短赤,舌质红,脉细数。

 

  治法:清心安神,滋阴清热。

 

  方药:黄连清心饮合三才封髓丹。心火独亢而梦遗者,用黄连清心饮。方中黄连清泻心火;生地滋阴清热;当归、枣仁和血安神;获神、远志宁神养心;人参、甘草益气和中;莲子补益心脾,收摄精气。若相火妄动,水不济火者,可用三才封髓丹。本方出自《卫生宝鉴》,又名三才封髓丸。方中天冬、熟地、人参为三才汤;黄柏、砂仁、甘草为封髓丹。用天冬、熟地滋水养阴,人参、甘草宁心益气,黄柏清热泻火以坚阴,砂仁行滞悦脾以顾护中焦。

 

  2、湿热下注,扰动精室

 

  症状:遗精频作,或尿时少量精液外流,小溲热赤浑浊,或尿涩不爽,口苦或渴,心烦少寐,口舌生疮,大便溏臭,或见脘腹痞闷,恶心,苔黄腻,脉濡数。

 

  治法:清热利湿。

 

  方药:程氏萆廨分清饮。方用萆廨、黄柏、茯苓、车前子以清利湿热,莲子心、丹参以清心安神,白术健脾利湿。

 

  3、劳伤心神,气不摄精

 

  症状:劳则遗精,心悸不宁,失眠健忘,面色萎黄,四肢困倦,食少便溏,舌质淡,苔薄,脉细弱。

 

  治法:调补心脾,益气摄精。

 

  方药:妙香散。方中人参、黄芪益气生精,山药、茯苓扶脾,远志清心安神,木香理气,桔梗升清,使气充神守,遗精自愈。若中气不升,可加升麻、柴胡或改用补中益气汤以升提中气。

 

  4、肾虚滑脱,精关不固

 

  症状:梦遗频作,甚至滑精,腰膝酸软,咽干,心烦,眩晕,耳鸣,健忘,失眠,低热,颧赤,形瘦盗汗,发落齿摇,舌红少苦,脉细数。部分病人久遗滑精,可兼见形寒肢冷,阳痿早泄,精冷,夜尿多或尿少,浮肿,溺色清白,或余沥不尽,面色恍白或枯槁无华,舌淡嫩有齿痕,苔白滑,脉沉细。

 

  治法:补益肾精,固涩止遗。

 

  方药:左归饮合金锁固精九、水陆二仙丹。方中熟地、山茱萸、枸杞子、沙菀蒺藜补益肾精,芡实、莲须、金樱子、龙骨、牡蛎固涩止遗,山药、莲子肉、获苓、甘草健脾助运。若腰膝酸软者,可用左归丸;若阴虚及阳,肾中阴阳俱虚者,治当明中求阳,用右归丸。方中熟地、山药、山茱萸、枸杞子、当归补养精血,菟丝子、杜仲壮腰摄精,鹿角胶、肉桂、附子温补肾阳。若病由心肾不交发展而来,在补益肾精时,还应佐以宁心安神之法,可选用斑龙丸、桑螵蛸散加减。若由湿热下注发展而来,不宜早施固涩,应予泄热分利。

 

  【转归预后】

 

  遗精初起,一般以实证多见,日久不愈,可逐渐转变为虚证。在病理演变过程中,还可出现虚实夹杂。阴虚者可兼有火旺,肾虚者可兼有湿热痰火。精属阴液,放开始多以伤及肾阴为主;但精与气互生,阴与阳互根,所以病久往往表现为肾气虚弱,甚则导致肾阳衰惫。因此,遗精日久,可兼见早泄,或导致阳痿。综观遗精预后尚佳。

 

  【预防与调摄】

 

  注意精神调养,排除杂念,既是预防措施又是调摄的内容。正如《景岳全书·遗精》说:“遗精之始,无不病由乎心。……及其既病而求治,则尤当以持心为先,然后随证调理,自无不愈。使不知求本之道,全恃药饵,而欲望成功者,盖亦儿希矣!”故应避免过度的脑力紧张,丰富文体活动,适当参加体力劳动。注意生活起居,节制性欲,戒除手淫,夜晚进食不宜过饱。睡前用温水洗脚,养成侧卧的习惯,被褥不宜过厚,脚部不宜盖得太暖,衬裤不宜过紧。少食辣。

 

足不出户问病情

提前预约

无需等待

85%患者关注问题
85% patients concerned about the problem

  • 临床经验:30余年
    擅长:: 颈腰椎病、肩周炎、网球肘、梨状肌综合症。、...[详细]

    • 目前咨询
      965
    • 目前预约
      1320
    • 关注+
      1502
    -->
  • 专注中医理疗 秉承医者使命
    Focus on epileps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medical miss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