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中医针灸 > 颈椎病 > >

颈椎病中医特色平衡康复疗法

中医名医 一对一亲诊

  成都御生堂中医馆对颈椎病的认识

 

  中医学关于颈椎病的论述,散见于“痹症”、“项强”、“颈筋急”、“痉证”、“痿证”、“颈肩痛”、“头痛”、“眩晕等条目下。这些疾病的论述与现代颈椎病的病因,症状描述较为相似。早在二千多年前,《内经》已提到“风寒湿三气杂至,合而成痹”,“诸风掉弦,皆属于肝”。至随代;《诸病源候论》明确指出“亦有血气虚,受风邪而得之者”。唐代的《仙授理伤续继秘方》则认为外伤瘀血亦可产生痹症。金元时期,《儒门事亲》论述“劳力之人,辛苦失度”也可致痹。

 

  颈椎病的病因

 

  中医学认为,颈椎病属于“痹证”、“痰饮”、“内伤”、“劳伤”等病证。颈椎病的病因有外因和内因之分,外因包括风寒湿邪、慢性劳损、咽喉部、颈部感染等因素。内因主要正虚邪实导致气血失调、脏腑不和。根据颈椎病的病理病因,我将颈椎病性病归纳于6句话:风寒外袭,劳伤骨络,气血失和,疾瘀交阻,脾虚肾亏,脏腑失常。

 

  风寒湿邪

 

  风寒湿三气乘虚而入合而为痹。痹症是指病邪阻闭而使气血运行不畅,引起筋骨、肌肉、关节等疼痛、酸楚、重着、麻木和关节肿胀、屈伸不利等症状。《素问·痹论》:“风寒湿三气杂至、合而为痹也。”痹者,闭也;及闭塞不通,痹而不仁之意,《杂病源流犀烛·诸痹流散,故久而为痹”。依其病变部位有肢体痹(三痹、历节、肩痛等)、五体痹(血痹、皮痹、肌痹、筋痹、骨痹)、五脏痹(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)痹之分。据其病理特点有行痹、着痹、痛痹、热痹之异。  风寒湿邪容易侵袭颈项部,因头部是诸阳会汇之处,颈项部为脑髓之门户,除手厥阴心包经和带脉外,几乎所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脉都由此通过,颈项部经络分布最密集,是联系全身脏腑的一个枢纽。当人体抗病力下降时,风寒湿邪便乘虚而入,客于经络,令人振寒,头痛身重恶寒。风从上受,风寒伤上,往往侵犯太阳经,致卫外不固,营卫失和,出现恶风怕冷、出汗、颈项强痛、腰背酸楚,四肢关节疼痛等症状;风寒湿三合而痹,风气胜者为行痹,上下左右无常留;??寒胜者为痛痹;湿气胜者为著痹。如影响督脉,便项背挛急,疼痛加剧,头项转动受限。病久至气血不足,肝肾亏虚,可出现肢体筋脉弛缓,软弱无力,重者不能行走,肌肉萎缩、瘫痪。

 

  慢性劳损

 

  颈背腰位于人体承上启下之要纽,四肢的运动要靠脊柱的正常活动才能产生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篇》说“有所用力举重,若入房过度,汗出浴水,则伤肾。”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说“因而强力,肾气乃伤、高骨乃坏。”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、“持重远行,汗出肾、疾走恐惧,汗出于肝,摇体劳苦,汗出于脾。”说明劳伤可影响脏腑的功能。局部的肢体产生疲劳性损伤,可致气血失和,阴气虚衰不足,卫阳不固,腠理不密,气血凝滞而为痹形成创造了致病基 础。痹阻遂致气血瘀滞,血脉不通,久之失养,筋脉不荣亦加重了局部病证,形成痰瘀互结。由于积劳成疾的损伤,多伤及人身之气,积渐而使机体渐衰元气损伤,为虚证。元气虚损,可使经脉之气不能荣养筋脉,故可见肩背酸痛、疲乏无力、动作无力等症状。

 

  气血失调,脏腑失常

 

  人到中老年,气血常不足,脏腑功能减低。颈椎病变,可使脉道受阻,心血不能上行头面,脑失所养,可致头晕目眩。气血不足、脏腑失常、风寒湿邪可乘虚而入引发颈椎病,出现项背强硬、疼痛、转侧不利。病变日久,又可耗伤心的气血,致胸痛闷胀。肝血不足则筋脉失养,颈椎骨节连接松弛失稳,出现肢体麻木,手足震颤,屈伸不利。肾气虚衰,颈椎失养,则骨质疏松、椎间盘退变而出现临床症状。现代流行病学的调查证实,颈椎病的发病率与年龄有密切关系,30岁以下的人群颈椎病患病率很小;40岁以上则是颈椎病的高发人群,患病率达20%以上;50~59岁年龄组颈椎病的患病率高达42%;65岁以上则为100%。说明脏腑功能失调,经络病变,则引起颈椎病变。颈椎病使经络失畅,血脉闭阻,可致脏腑功能失常。

 

足不出户问病情

提前预约

无需等待

85%患者关注问题
85% patients concerned about the problem

  • 临床经验:30余年
    擅长:: 颈腰椎病、肩周炎、网球肘、梨状肌综合症。、...[详细]

    • 目前咨询
      965
    • 目前预约
      1320
    • 关注+
      1502
    -->
  • 专注中医理疗 秉承医者使命
    Focus on epileps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medical mission